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第四届中国周中德研讨会 ——“碳中和与绿色能源”顺利召开

12月9日,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第四届中国周第四天,由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联合郑州大学中德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及中国(德国)研发创新联盟|碳中和与能源转型专委会共同举办的中德研讨会——“碳中和与绿色能源“顺利召开。

上午9点,“碳中和与绿色能源”研讨会主持人,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中国能力中心侯正猛教授向所有与会者致欢迎辞,并介绍了中德两国“碳中和与绿色能源“的背景。同时强调了中德研讨会的重要性和未来两国在环境和能源领域的合作趋势。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Tobias Reuss 先生带来了 “大众汽车的零排放之路”的主题讲座。他详细介绍了大众公司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现状和未来,并解释了实现几乎净碳中和车辆的三个预期步骤,包括动力系统的电气化、电力生产的绿色化和供应链的低碳化甚至碳中和化。

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工程热力学研究所的丁文进博士则发表了题为"基于熔盐的碳中性电网存储技术"的演讲。丁博士首先介绍了熔盐的显热存储,并表明了其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重要性。随后,又详细解释了使用熔融氣化物盐的下一代聚光太阳能发电站,强调了该技术对于未来建设二氧化碳中性电热发电站的重要性。

随后,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地下能源系统研究所的熊鹰先生发表了由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和郑州大学中德碳中和与绿色能源研究院有关"中国河南省碳中和战略与技术路线"的合作研究。介绍了中国碳中和目标的背景,详细分析了河南省目前的能源供需结构、二氧化碳排放和森林碳汇。并在碳中和的目标下提出了七大行动计划,特别是对绿色煤炭技术、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地下储能的研究。同时强调,碳中和对河南省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为它将创造一个新的绿色能源产业链,这将有助于摆脱能源高度对外依赖的现状,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郑州大学中德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院的的张瑞芹教授则分享了 "河南省风电和太阳能发展对电源结构调整和碳减排的影响评价 "的区域案例。她基于大量的统计数据对河南省风能和太阳能的发展潜力进行了评估,并解释了风能和太阳能发展的路线图。随后又详细分析了其对电力结构调整、碳减排和电力部门碳峰值预测的影响。最后对河南省的能源转型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土地政策、农村能源革命、电网灵活性改造、储能技术和绿色发展基金等。

在精彩的四场主题演讲过后,与会者们迎来了短暂的茶歇和在线音乐欣赏。

之后,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地下能源系统研究所的Ganzer 教授进行了有关 "地下甲烷化对能源储存解决方案的贡献"的主题演讲。他首先介绍了德国地下储气库的概况和地下甲烷化的动机,随后详细解释了地下储氢库的微生物过程并比较了地下甲烷化与直接储氢的优势和劣势。最后,Ganzer 教授还通过一个案例模拟研究,直观的展示了生物化学反应的结果。

下萨克森州能源研究中心(EFZN)和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化学和电化学工程研究所的Turek 教授则介绍了“德国下萨克森州的氢研究”。 Turek 教授首先解释了不同类型的氢气及其主要途径,并特别强调了通过电解水制绿色氢气的三种技术类型,包括碱性水电解 (AEL)、PEM 水电解(PEMEL)和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 (SOEL)。然后,介绍了德国的氢气战略、EFZN的氢气研究平台、氢气炼钢系统和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的氢气研究。

来自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的李琦研究员带来了题为 "中国的CCUS(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 之路 —— 从碳储存到碳中和"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二氧化碳的利用对中国的能源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出了中国建立低成本、低能耗、安全的CCUS技术和产业集群的CCUS之路并讨论了CCUS在中国将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中德研讨会的最后一名演讲者来自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能源储存研究中心与物理技术研究所以及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HHI的Schade 教授。他以 "戈斯拉尔碳中和能源园区 "为主题进行了区域案例研究,介绍了电动车电池退役后的测试分类和二次利用、提出了独立电网的概念并解释了其中的关键技术。最后,Schade 教授还介绍了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和Fraunhofer HII正在进行的合作项目,即通过光纤传感器进行实时电池健康监测。

所有的在线讲座结束后,中国能力中心侯正猛教授对所有特邀专家和参会者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并表示十分期待中德两国在碳中和与绿色能源领域的进一步合作!

图片:中国能力中心

图片:中国能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