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第四届中国周“国际经济合作”主题日圆满结束

12月8日,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第四届中国周“国际经济合作”主题日活动圆满结束。

下午1点,“国际经济合作”主题日主持人,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的Paetz教授以英文欢迎辞开场,为所有参与观看的线上观众介绍了今日活动的流程。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教授带来了有关“新发展模式时代的中国经济”主题的开场演讲。他表示,在当前全球疫情背景下,各国经济均处于震荡状态。而中国在2020年和2021年的经济增长率位居世界第一,这是由于中国更加注重高质量的发展。大力支持研发和创新并进一步推动碳减排计划。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使中国得以推行内外双循环的“双核”模式,使其经济发展更具可持续性。

基尔大学世界经济研究院、基尔全球化主任Görg教授则为我们解释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地缘经济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BRI)开辟了通往亚洲、非洲和欧洲的贸易路线,促进了中国和有关伙伴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Görg教授表示,“一带一路”确实对贸易有着积极的影响。在2011年至2015年,非BRI国家与中国之前的出口增长远低于BRI国家。从国际地缘经济的角度来看,新丝绸之路背景下的合作不仅意味着经济的共同发展,有着更深层次的政治策略。以美国为首的七国集团和欧盟为此也宣布了应对举措(B3W:建设更美好的世界;和GGI:全球门户倡议)。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中国能力中心主任侯正猛教授在讨论中表示,尽管人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缘政治部分持谨慎态度,但积极的经济效应已经得到了证明。

随后,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主任兼讲座教授、社会科学讲座教授及公共政策教授朴之水博士也带来了以数据和证据分析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主题讲座。他表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不是贸易,而是经济一体化和与其他伙伴的联系。中国“一带一路”的合作伙伴大多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通过“一带一路”拥有了和中国共同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在经济方面带来了多赢的局面。然而,中国对这些国家的投资在政治层面不一定会收到积极的反馈。反华趋势持续,对中国的看法与投资额之间甚至存在负相关。Görg教授则表示,在“一带一路”带来了诸多对经济积极影响的同时,该倡议带来的中国快速崛起威胁感也确实增加了。

“国际经济合作”主题日上半场的最后一场讲座有由来自曼海姆大学的经济系教授李蕾教授分析中美贸易争摩擦。她首先分析了美国政府在2018到2019年期间的贸易政策特点,研究发现美国政府重点向高科技产品征税,对从中国主要进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征收的关税较低,同时美国政府征收的关税更多地保护了本国选举摇摆州的利益。美国政府贸易政策影响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美国对贸易伙伴国征收关税的行为引发了各国的反制措施。其次,美国征收的关税基本全部由本国进口商承担。第三,美国加征关税影响了美国国内选举。最后,加征关税对各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协作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进一步地,她从贸易赤字、高科技产业竞争、大国崛起、全球化对美国国内不同群体的影响与选举等几个方面对美国开启贸易争端的起因进行了分析。

短暂的茶歇和在线音乐后,图宾根大学中国中心主任和著名汉学家Schmidt-Glintzer教授带来了有关“在互联世界中的责任和经济科学”的主题讲座。他表示,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相互理解和信任是至关重要的。尽管中国的崛起已经不容忽视,但要成为国际社会上的主导力量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未来的经济全球化会是什么样子,谁将领导全球合作仍未可知。但中国和欧盟都可以从对方那里学到很多东西。

在“国际经济合作”主题日的最后,所有参与主题演讲的五名教授共同就“一带一路”倡议(BRI)和“重建更美好的世界”(B3W)展开了圆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由七国集团发起的B3W倡议就是应对BRI倡议的措施。然而,无论是美国和欧盟之间还是中欧和中美之间仍然缺乏信任,我们要做的更应当是创造一个多赢的局面。中国不应仅仅被视为对手,更应被视为合作伙伴。中国能力中心侯正猛教授在讨论结束时对所有参会者表示了感谢,并表示更多的合作和多赢的局面才是全球所期和人类之福,因为不管黑猫还是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视频链接: https://video.tu-clausthal.de/film/china-woche-2021_1228.html

图片链接: https://www.china-kompetenzzentrum.tu-clausthal.de/ueber-uns/gallery

圆桌讨论:“一带一路” vs. “B3W”(Build Back Better World) 图片:中国能力中心

圆桌讨论:“一带一路” vs. “B3W”(Build Back Better World) 图片:中国能力中心